ROGThetaElectret3.5mm电竞耳机静电驱动单体高音清晰钕磁铁驱动单体低音沉稳

导读 华硕自去年推出 ROG Theta 7 1 后,总算是为自家旗舰级耳机做了更新,不过与当时还有另一款耳机同时发布,便是这次要来跟玩家分享的


华硕自去年推出 ROG Theta 7.1 后,总算是为自家旗舰级耳机做了更新,不过与当时还有另一款耳机同时发布,便是这次要来跟玩家分享的 ROG Theta Electret。同为旗舰系列,去年推出的 Theta 7.1 瞄準电竞市场,同时也是为旗下真 7.1 声道耳机做了一次更新,这次同级的 Theta Electret 则是针对耳机发烧友而设计,在相同的外观下,採用了 45 mm 的动圈单体及静电驱动单体做搭配,线材部分更是用上了镀银铜线,因此即便更电竞扯不上边,但更好的解析力或许能让想要一支耳机搞定日常所有需求的玩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规格:
钕磁铁驱动单体:45 mm
静电驱动单体:120 mm
耳机频率响应:20 ~ 40000 Hz
耳机阻抗:32 Ohm
麦克风种类:吊桿式麦克风
麦克风指向:单向
麦克风频率响应:100 ~ 10000 Hz
麦克风灵敏度:-40 dB
连接模式:3.5 mm
使用平台:PC / MAC / 行动装置 / PS4 / Xbox One / NS


ROG Theta Electret 经典包装 霸气风範

ROG Theta Electret 这款新品可以算是华硕在耳机周边的一个新尝试,如果有关注耳机周边的玩家,不难发现其实去年开始,就不只华硕一间大厂,尝试在耳机上使用静电驱动单体,若是不算耳机大厂,华硕应该就是第一间硬体周边厂有推出这类型耳机产品的。在ROG Theta Electret 这款产品中,採用静电驱动单体搭配钕磁铁驱动单体的配置,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静电驱动单体能够弥补中高音解析力不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就不能像 ROG Theta 7.1 一样有着优异的环绕音效。


→ROG Theta Electret 外包装一览,可以看到有 Hi-Res、Discord 及 TeamSpeak 标章。


→包装背面有产品特色说明。


在包装部分基本与 ROG Theta 7.1 一致,内盒採左右外翻式开启,打开后就可以直接看到耳机,线材、配件都被藏在后方及下方,看上去十分霸气,只可惜中间的支架不能拆出来当耳机架使用。在配件部分给到了一条音源一分二的延长线,ROG Hybrid 耳罩一组及吊桿式麦克风。


→ROG Theta Electret 内盒。


→将内盒左右两侧外翻即可打开。


→ROG Theta Electret 耳机及配件一览。

洗鍊外型 不发光照样吸睛


在外观部分,ROG Theta Electret 与 ROG Theta 7.1 基本上没啥区别,在一致的外型下,耳罩上 ROG Logo 换成了不发光了银色式样,固定耳罩的 L 型框架也从银色改为枪灰色,乍看之下几乎相同,但笔者更喜欢 ROG Theta Electret 上的配色,相较之下没那么高调,耳罩可调整角度等基本上就没有做改动,因此配戴起来舒适度一样有着不错的表现。


→耳罩侧边换上的是不再发光的 ROG Logo。


→耳罩外翻幅度约有 1 cm。


→耳罩内翻可以直接 90 度平躺。


头带部分基本上不用多说,沿用 Fusion 系列的头带,外层塑料壳耐刮、中间金属材质维持整体强度及弹性,内侧加了布质衬垫,整体的舒适度对比者来说是没甚么毛病可以挑,若真要说还有哪部分可以改进,那就是头带伸缩部分若是在外观有可刻度可以看,就不用每次调整都在凭手感算格数。


→头带外观一览,上方有 Republic of Gamers 压纹。


→头带伸缩部分採用金属材质,可以确保其坚固耐用。


耳罩部分这次所有的按键及开孔都在左侧,这次 ROG Theta Electret 耳机背面仅剩一组实体的麦克风开关,由于是走 3.5 mm 连接,因此少了音量滚轮,麦克风插孔则在左耳下方靠前的位置。出线部分一样採用的是两耳出线,与 ROG Theta 7.1 有着相同的问题,就是两侧线材在很高的位置就合为一条线,对于像笔者这样头大的人来说,就会觉得线才容易卡在衣服或外套的领子。


→左耳罩背面有麦克风开关。


→左耳罩前方有 3.5 mm 麦克风插孔。


→耳机出线为耳麦合一的 3.5 mm 的插头,如果要与电脑连接,就可以使用一转二的延长线来转接。


静电单体加持,中高音域更犀利

ROG Theta Electret 在设计上,採用的是静电驱动单体与钕磁铁驱动单体。两者在搭配下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互补效果,一般常见的钕磁铁驱动单体能够在低音音域有着不错的表现,不过过多的低音震动会影响到高音部分,相反的静电驱动单体则是在中高音域有着布错的表现,因此将两者搭配使用后,将中高音部分交由静电驱动单体来输出,就能够获得更加乾净、清晰的音质,不过相对代价的就是成本高,随便一款好的静电驱动单体耳机都要破万元的价格,对于刚入门的耳机玩家来说,万元有找的 ROG Theta Electret 或许就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上方方型的单体就是静电驱动单体,下方则是 45 mm 钕磁铁单体。


→耳罩部分这次依样有两种款式让玩家选择,左边为 ROG Hybrid 耳罩。


→两款耳罩平放之后,可以发现 ROG Hybrid 耳罩有稍微厚一些。


麦克风部分採用的是可弯折的吊桿式麦克风,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 ROG Theta Electret 上使用的麦克风就不是近期主打的 AI 降噪麦克风,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传输介面上的限制,这点就无可避免,不过收音品质还是有一定的水準,所以玩家也不用特别担心。


→可弯折的吊桿式麦克风。


→麦克风採用 3.5 mm 传输介面。


→麦克风上方有静音指示灯。


ROG Throne Qi 耳机架 / 挂耳机、qi充电、ESS 9118 DAC、扩大器

这次测试主要搭配华硕自家带有 ESS 9118 DAC 及扩大器的 ROG Throne Qi 耳机架使用,这款耳机架可以说就是为 ROG Theta Electret 而生,除了前面提到的解析及扩大机功能,本身自带 AURA 灯效多多少少也能补足 ROG Theta Electret 在灯效方面的不足,当然做主要的还是 ROG 的耳机就是要 ROG 的支架才能配得上啦。


→ROG Throne Qi 耳机架包装一览。


→ROG Throne Qi 耳机架本体,在底座周围及支架中央透明导光板都会发光。


在功能部分,下方底座支援 qi 无线充电功能,不过如果玩家要使用这项功能,就必须接上小变压器。而侧边可以看到有提供两组 USB3.1 Gen1 Type-A 延伸埠,可以用来接随身碟或外接硬碟使用。当然上述都不是这次测试所需的重点,这次看中的是这款耳机架具备 ESS 9118 DAC 及扩大器,当玩家把 ROG Theta Electret 接上这款耳机架,就等于挂上了与 ROG Theta 7.1 同级的 DAC 及扩大器,想当然耳,就可以让 ROG Theta Electret 的音质呈现再加分。


→底座上方支援 qi 无线充电。


→前方有一个 3.5 mm combo jack,可以直接连接 ROG Theta Electret。


→侧边给到 2 组 USB3.1 Gen1 Type-A 延伸埠。


→后方则有 1 个 micro-B 接口用来连接电脑,及一个 DC 插孔。


这款 ROG Throne Qi 耳机架在连接后可以直接透过 Armoury II 软体控制,基本上就跟上面说的一样,ROG Throne Qi 能够弥补 ROG Theta Electret 与 ROG Theta 7.1 之间的不足,基本上之前介绍过的功能,ROG Throne Qi 都能提供,像是虚拟 7.1 音效、音效模式、等化器、低音/中音/高音强化/中音/高音强化等。


→Armoury II 软体。


ROG Theta Electret 高解析,低频沉稳、高频清晰


在经过将近一周的试用后,这次全新的 ROG Theta Electret 确实能带来超乎想像的体验,最大的差别还是在整体解析力提升,所带来的震撼。不论是用来看电影或是听音乐,这款耳机都能将很多细节还原,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声音,平常就算用到 4000~5000 级距的耳机,要将整体音量都调大才听得道的部分,在 ROG Theta Electret 上,只要平常使用的音量,就能听见更多的细节。

在游戏体验部分,笔者个人建议是不要拿这款耳机来玩竞技类游戏,主要还是因为其在低音部分没有其他款耳机来的强劲,不过若是要玩有剧情的 3A 大作,那使用这款耳机就能够获得不错的使用体验,因此如果玩家大多都是玩电竞类游戏,那就还是选 ROG Theta 7.1 可能会更加合适一些。


5 月底前购买再送 ROG Throne RGB 耳机架


这款全新的 ROG Theta Electret 电竞耳麦售价为 NT$9,900,相比 ROG Theta 7.1 再贵一些,不过这个音质对于那些单纯只要享受音乐的发烧友来说,算是十分的划算。而 5 月 31 日前购买 ROG Theta Electret 电竞耳麦,随货还会附赠价值 NT$2,990 的 ROG Throne RGB 耳机架,如果你想要摆脱电竞耳机,进入发烧耳机的领域,那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来源: ROG Theta Electret 3.5mm 电竞耳机 / 静电驱动单体高音清晰、钕磁铁驱动单体低音沉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