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Prestige14A10SC笔电开箱测试10代6核轻薄创作

导读 随着创作 Youtuber 的新起、运动摄影机、空拍机甚至手机的录影功能,都可达到不错的拍摄水準,再加以剪辑、过场与特效的后製即可轻鬆製


随着创作 Youtuber 的新起、运动摄影机、空拍机甚至手机的录影功能,都可达到不错的拍摄水準,再加以剪辑、过场与特效的后製即可轻鬆製作出有趣的影音内容,这样的转变也让笔电市场从商务、电竞之外,又再区分了创作者笔电 MSI Prestige 14 锁定行动创作的主流用户,搭载第 10 代 Intel Core i7-10710U 处理器,以 6 核心效能与 GTX 1650 Max-Q 独立显示晶片,加速创作者影音编辑、转档之心路历程。

Prestige 14 A10SC 规格
系统:Windows 10 Pro 1909
处理器:Intel Core i7-10710U 6C12T 1.1/4.7GHz 15W-25W cTDP
晶片组:Comet Lake PCH
记忆体:内建 LPDDR3-2133 16GB
绘图晶片: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4GB GDDR5
显示器:14.0\" UHD 3840x2160 60Hz, IPS-Level Display, True Pixel
储存系统:1x M.2 SSD(NVMe PCIe Gen3 / SATA)1 TB
I/O 连接埠:2 x Thunderbolt 3 Type-C(USB3.2 Gen2、DP)支援 PD 充电、2 x USB 2.0、1 x Micro SD、1 x 3.5mm 耳麦
音效:2 x 2W 扬声器
网路:802.11 ax Wi-Fi 6 + Bluetooth v5
电池:3Cell 52Whr Li-Polymer Battery
变压器:90W
尺寸:319 x 215 x 15.9 mm
重量:1.29 kg


MSI Prestige 14 开箱 / 精美机身 5度舒适倾斜

微星针对创作者笔电系列,除了高效能款的 Creator 之外新加入主流的 Prestige 与入门 Modern 等系列,相较于 Creator 上至 i9(H 系列处理器)、RTX 20 的高规组合,Prestige 与 Modern 则是在轻薄携带性与效能规格间取得一个平衡。

新系列 Prestige 有着 14 与 15 有 2 个尺寸,同样搭载着第 10 代 Intel Core i7-10710U 处理器与 NVIDIA GTX 1650 1650 Max-Q 4GB 独立显示晶片,在不同机种中记忆体规格有异,像是测试的 Prestige 14 A10SC 採用内建 LPDDR3-2133 16GB 记忆体,而其它机种则有 2 插槽或单插槽的差异。

因此尺寸差异主要在于萤幕与电池容量,而 Prestige 14 採用雾面喷沙处理的金属表面,搭配着钻石切割的设计,整体视觉上更显得美观;此外,这台也是少数 MSI 採用萤幕垫高机身的设计,让键盘(C 件)有着 5 度倾斜,不仅让打字更舒适之外也大幅加大底部的散热空间。

创作笔电除了设计感外观以及因有的效能之外,Prestige 14 有着 FHD 与 QHD 两种解析度的 IPS 萤幕选择,更重要的是「True Color」出厂前校色确保 Delta E<2 的色彩精準度与 100% Adobe RGB 的色域表现;另一特点即是双 Thunderbolt 3 Type-C 连接埠,让工作者可扩充高速外接 DAS、Dock 等设备,使得笔电也可当作工作电脑来使用,而且整合 PD 充电设计,出差旅行只要一颗变压器就能替笔电与手机充电。


↑ Prestige 14 採用美观的白盒包装,并附赠了收纳袋、后背包与静音无线滑鼠等配件。


↑ 包装内部用防尘套与塑胶套包覆。


Prestige 14 型号 A10SC,表面(A 件)採用雾面喷沙处理的金属表面,加上萤幕垫高机身的设计,使得笔电掀起后 A 件延伸至桌面,整体外显俐落大器再以钻切处理修饰线条,并有着白、粉红与碳灰色等颜色选择。

此外,在拆解笔电 D 件时才发现,笔电在 C 件内部边缘处设有磁铁,让笔电在开阖时的手感更好、更密和,阖上时紧密的固定、开启时单手就能完成,这款在外观与工艺设计上确实不错。


↑ 相当好看的 Prestige 14 新设计。


↑ 钻切修边与萤幕垫高机身设计。


↑ 低调的 MSI 龙魂 Logo。


笔电配件则提供无线 2.4GHz 静音滑鼠与 USB C PD 90W 快充变压器,支持 5V, 3A、9V, 3A、10V, 5A、12V, 5A、15V, 5A 与 20V, 4.5A 输出。


↑ 静音无线滑鼠与变压器。


↑ 变压器为 PD 90W 输出採用 USB-C 介面,因此也可替手机充电。


配件中则赠送了笔电收纳袋,可提供基本的防刮保护,让用户可直接将笔电塞进平常使用的包包当中,但是这尺寸相当合身,所以收跟拿的时候有点紧;至于大口笔电背包就不成问题,有非常多的收纳口袋、专属笔电空间与减压背带等设计。


↑ 笔电收纳袋。


↑ 大口径被包。


↑ 低调设计多层设计。


↑ 减压背带。


窄边框 14.0”UHD IPS 显示器 True Color 校色 Delta E<2

手上这台 Prestige 14 A10SC 採用 14 吋 UHD IPS 显示器,有着 3840 x 2160 的解析度与较高的 220 PPI 像素密度;并具备着 True Color 出厂校色,不仅色彩準确度达 Delta E<2 并支援 100% Adobe RGB 广色域。


↑ 14 吋窄边框萤幕。


↑ 依然有着视讯镜头与麦克风。


↑ Ture Pixel 显示。


实际萤幕有着 3840 x 216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与 8-bit 位元深度;而实际翻拍几张风景照片,可见 Prestige 14 的颜色準确度与饱满的亮度表现,做为工作、创作使用,其萤幕色彩与表现值得信赖。


↑ 显示资讯。


↑ 4K 风景照片翻拍。


↑ 4K 风景照片翻拍。


↑ 4K 风景照片翻拍。


True Color 提供 Adobe RGB、sRGB 等色域设定,在工具选单中则提供 App 应用同步设定与视窗分割等功能,若手边有校準设备也可帮助笔电再次校正萤幕色彩。


↑ True Color 模式。


↑ True Color 工具。


1.5mm 键程精巧键盘搭配大尺寸触控板与指纹辨识

稍微缩小的 14 吋机身仅 319 x 215 的长宽尺寸,厚度也在 15.9mm、重量 1.29 kg,整机箱当轻巧好携带,而键盘则採用 60% 的设计,并保留同样 1x 的方向键配置,以及留有 1.5mm 的按键行程。此外,触控板除了加大之外也接近全按压的功能设计,并在左上备有指纹辨识器,让用户可透过指纹辨识快速登入 Windows 帐号。

实际体验上,键盘手感按压明确带点软 Q,只不过若指甲太长可能会有卡键的状况;此外加长的触控板使得手托区变小,在盲打时手掌会误触、按压触控板,虽有软体防误触设计,但在操作上可能要习惯这问题。


↑ 60% 全白色 LED 背光键盘。


↑ 电源键融入键盘当中,若要按 Delete 时千万别按错了。


↑ 指纹辨识与加长的触控板设计。


↑ 登入选项设定中可新增指纹辨识功能。


双 Thunderbolt 3 Type 与 USB 便利连接 PD 充电

走轻薄路线的 Prestige 14 除了提供基本 2 个 USB 2.0 连接埠之外,也具备着 microSD 读卡机,但若在桌面工作时肯定会需要再扩充高速 USB、RJ-45 以及 HDMI、DP 等萤幕输出功能,也因为如此 Prestige 14 採用 Intel Thunderbolt 3 介面,提供双 Thunderbolt 3 Type-C 输出。

而这 2 个 Thunderbolt 3 Type-C 可说是包办 Thunderbolt 3 传输的 PCIe、USB 3.2 Gen 2 与显示输出 DisplayPort 以及充电 USB-PD 等功能,搭配 Thunderbolt 3 Dock 即可让笔电具备桌机的 I/O 能力,一秒变成桌上工作模式。


↑ 笔电右侧有着 USB 与 3.5mm 耳麦。


↑ 左侧则是 2 个 Thunderbolt 3 Type C 与 microSD 读卡机。


↑ 实际连接 Akitio Node 显卡外接盒与 Dock Pro,都可一线扩充外接 GPU、高速 I/O 等功能。


另一方面,机身的左、右两侧并无散热开孔,而是隐没在萤幕下方也与 D 件接合的地方,让整体外观更佳好看。


↑ 萤幕下方的散热开孔。


垫高散热、单扇、双热管隐藏式出风设计

笔电通过萤幕垫高之后,不仅整体视觉上更佳美观,也让键盘带有倾斜角度更好打字之外,也可增加笔电底部的空间,让风扇能带入更多的冷空气加强散热。而 Prestige 14 底部有着类似声音波形的原点开孔帮助散热,以及整条的橡胶止滑垫(萤幕下方也有),让用户在桌面操作笔电时不会滑动。


↑ Prestige 14 底部设计。


拆开 Prestige 14 底部的金属 D 件后,即可一窥笔电内部的设计,由于在这 14 吋机身又要容纳 i7-10710U 与 GTX 1650 Max-Q 4GB 使得,系统记忆体採内建 LPDDR3-2133 16GB,虽然省下空间但稍微牺牲了记忆体效能。

而 CPU 与 GPU 则是採用 2 根热导管串接至散热鳍片出风孔,并採用大尺寸的散热风扇替笔电散热;另一面,电池也几乎佔据了笔电 1/3 的空间,提供用户在外移动办公所需的续行力;此外,电池下方有着左右各有着一颗磁铁,这就是为了增加笔电开阖时的手感,以及阖上时可以更紧密而设。


↑ Prestige 14 内部设计。


↑ CPU 与 GPU 共同散热。


↑ 双热导管、散热鳍片与风扇。


↑ 电池为 4600mAhh、52.4Wh。


↑ 右侧 SSD、Wi-Fi 网卡。


Creator Center 笔电监测、环境设置

创作内笔电都搭载着 Creator Center 笔电监测、环境设置的软体,像是有着创作者模式可针对各式应用支援达到最佳化设定,而系统监测页面则可即时观察 CPU、GPU、记忆体与磁碟的使用量,以及装置资讯、SSD 与网路、风扇等状态。


↑ Creator Center 创作者模式。


针对不同的创作应用,预设都会指派最高 12 执行绪,并最佳 GPU 效能与记忆体优化,并让程式有着较高的执行优先权。


↑ 最佳化应用程式。


↑ 系统监测。


系统环境设置中,提供高性能、均衡、静音与超级电池模式,一般使用建议设置在均衡模式,而在接上电源需要效能时可在切换至高性能模式。每个模式都有预设快捷键,也可在针对效能、风扇微调设定,效能分为 Sport、Comfort 与 ECO 三模式,风扇则有自动、基本与 Cooler Boost(全速)。

高性能会设定在 Sport / 自动、均衡则是Comfort / 自动,这样设定相对效能、散热与噪音都能兼具。


↑ 系统环境设置。


↑ 电池模式设定。


Prestige 14 A10SC 影片转档、RAW 输出与效能测试

倘若创作者要带着一台笔电外出取材,除了基本的效能、游戏测试之外,势必想了解在影片转档、照片转档的速度表现,因此测试也加入 Adobe Premiere Pro 与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的转档时间提供给各位创作者参考。

CPU-Z 目前无法取得完整 Intel Core i7-10710U 的资讯,这颗是 14nm 製程的 Comet Lake-U 处理器,有着 6 核心 12 执行绪,并具备着 cTDP 设计可调节 15W-25W 的最高热功耗;系统记忆体因为採用内建设置,因此并无详细的 SPD 资讯,但从配置来看应该是单通道 LPDDR3-2133 16GB。


↑ CPU-Z。


GPU-Z 则是显示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4GB GDDR5 独立显示晶片,再加上处理器的 Intel UHD Graphics 的内显、独显混用设置。不过目前 GPU-Z 并不能完整显示 UHD Graphics 的资讯,但从规格来看这颗内建 24 个执行单元、配置 8GB 共用记忆体。

在创作转档工作上,主要比重还是在 CPU,但在一些特效、缩放等功能上,可分别藉由 iGPU 与 NVIDIA GPU 的 CUDA 核心进行加速,这也是为何 Prestige 14 A10SC 这型号会在加入 GeForce GTX 1650 Max-Q 4GB 的原因。


↑ GPU-Z。


首先笔者出差工作因为主要是图文採访的关係,照片都以相机 RAW 档拍摄,因此需要藉由笔电来进行基本的白平衡、亮度、对比、镜头变形等快速边修,并将原档输出成长 1000px 的小图上传至网站做为文章的图片之用。

因此,在使用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CC(8.2.1)版本测试,对 100 张 D750 拍摄的 RAW 档进行自动白平衡、自动设定、镜头校正等步骤后,输出 2048 长、300 DPI 的 jpg 影像并加注浮水印等操作。

而 Prestige 14 A10SC 仅花费 5 分钟的时间就完成 100 张照片的转档工作,输出工作主要以 CPU 进行运算,并使用了不少记忆体容量。测试时也感受到 Prestige 14 的 4K IPS 萤幕与 True Color 校色后,照片的颜色与细节在这 14 吋的萤幕上呈现非常好,让笔者的心稍微动了几下。


↑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照片输出测试。


影片方面,若在出差时想进行简单的剪片工作,则以 Premiere Pro(13.1.0)进行测试,并使用公司拍摄的 Spotlight 专案片长约 11 分钟,来源都是 1080p60 的影像,主要在影片剪辑并加入额外的音效与文字。

输出设定为 H.264 格式 YouTube 1080p Full HD 设定,输出时除了高佔用 CPU 资源外,包含 iGPU 内显与 GTX 1650 Max-Q 的独显都有分配到运算工作,而这片转输出仅花费 6 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运算。


↑ Premiere Pro 转档测试。


而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在 X264 编码下,Prestige 14 A10SC 有着 22.5 FPS 的效能,而 X265 则有着 19.7 FPS 的效能;但相较于 Premiere Pro,这套测试主要都以 CPU 进行运算,并没有使用 GPU 加速。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CINEBENCH R15 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而 R20 係出同源,更採用複杂的测试场景,除能更能反映多核心处理器效能外,R20 分数也无法与 R15 进行比较。

Prestige 14 A10SC 在 R15 的 CPU 多核方面获得 957 cb 的成绩、单核心 171 cb;而 R20 测试 CPU 2234 cb、单核心 409 cb 的性能,虽然效能无法与 H 系列处理器相比,但做为轻巧好携带的机种中,已有着不错的效能。


↑ CINEBENCH R15、R20。


WinRAR 压缩效能,也是在档案传输上常使用的压缩软体,这套对于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时脉高与记忆体性能好的平台,Prestige 14 A10SC 可达到 12770 KB/s 的速度。


↑ WinRAR。


7-Zip 压缩测试,则可用到更多核心的性能,Prestige 14 A10SC 压缩 37586 MIPS、解压缩 44160 MIPS。


↑ 7-Zip。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笔电使用内建 LPDDR3-2133 16GB 记忆体进行测试,读取 30753 MB/s、写入 31571 MB/s、延迟111.4ns,为了轻薄省了空间,但也多少牺牲了记忆体延迟的效能。


↑ AIDA64 记忆体。


储存效能面,以做为系统碟的 SAMSUNG MZVLB1T0HALR 1TB SSD 进行测试,在 CrystalDiskMark 测试下,循序读写 Seq Q8T1 有着读写 3503.9 MB/s、2359 MB/s 的高效能。


↑ CrystalDiskMark。


测试电脑整体性能 PCMark 10 可说是代表性的工具,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试。

Prestige 14 A10SC 在 PCMark 10 测试获得 6321 分的成绩,不仅在 Essentials 有着好成绩外,在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中也有相当好的成绩,做为办公使用也不成问题,而在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测试上也有着基本可用的效能;测试时 CPU 时脉最高约在 4.0GHz 左右。


↑ PCMark 10。


此外,PCMark 10 Applications 测试,则是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 与 Edge 等实际软体进行的测试,而这项目也获得 8,188 分的成绩,各项测试上都获得相当高的性能,因此做为文书用机也非常适合。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Prestige 14 A10SC 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则以高效能模式 Sport / 自动下进行测试,考量到 GTX 1650 Max-Q 不太适合游戏,因此改以 AIDA64(20 分钟)与 Premiere Pro H.264 1080p 转档测试(时间约 6 分钟)进行压力测试。

AIDA64 针对 CPU、FPU 与 RAM 的综合压力测试下,CPU 温度平均来到 92°C,也因为共用散热的关係 GPU 温度也跟着提升到 75°C;在机器待机冷却后再以 Premiere Pro H.264 1080p 转档测试,这时 CPU 温度约在 87°C,但是 iGPU 内显温度反而较高,而 GPU 温度则维持在 75°C 左右。

而在使用 Premiere Pro 测试时,风扇的噪音约在 50dB 左右,不算吵但还是有点背景声音在,若有配戴耳机聆听音乐倒是可忽略,毕竟在这小机身下 CPU、GPU 等发热源,单靠单一风扇配置确实有点吃力。

几次的测试过程中,都也让机身温度达到 45°C 左右使用上会觉得有点温热,因此建议用户一般设定在均衡 Comfort / 自动设定即可,需要转档、输出效能时再切换至高效能 Sport / 自动模式。


↑ Prestige 14 A10SC 温度测试。


Prestige 14 A10SC 续行力测试

随身携带工作时,主要是以生产力工具与浏览器等操作为主,因此以 PCMark 10 的 Modern Office 项目进行模拟,衡量一般电脑在输入、网页浏览、视讯会议等工作中加入闲置时间,藉此模拟一般笔电在外出使用无变压器供电情况下的电池续行力。

Prestige 14 A10SC 设定为均衡 Comfort 模式、自动风扇、萤幕 30% 亮度与关闭键盘背光;实际测试,使用 94% 的电量让测试运行了 5 小时 50 分的续行力表现,对于一般外出工作、收信回信、处理杂事已相当足够。

且笔电附赠的 USB-C PD 90W 变压器,也相对比较好携带,满足行动工作、外出使用的轻便、效能需求。


↑ PCMark 10 电池测试。


总结

经过这几天的测试与使用,笔者对于 Prestige 14 的机身设计相当喜欢,虽然尺寸小但也给人俐落、大器的视觉,再以金属件打造的机身,整体呈现的质感相当好,萤幕开阖扎实、单手即可掀开,点距细腻的 4K IPS 面板,具备着出厂预先校色,让照片与影像的色彩呈现更为精準,后製剪辑、修图上更得心应手;但是 4K 的高解析度在部分 Windows 10 与软体使用上还是会有点疙瘩,不过 Adobe 系列与修图软体到不成问题,倘若用户在选择时要稍微了解这点差异。

另一方面,因为轻薄机身的设计,在连接便利性上肯定无法像电竞机种这么充足,但也为此加入 Thunderbolt 3 Type-C 连接埠,可轻鬆扩充 4K HDMI 输出、RJ-45 或更多的 USB 连接埠,并且具备 DP 输出与 PD 充电,如此一来笔电的变压器也可替手机或者其他 PD 装置进行充电;当然创作者可针对自身需要选购 Thunderbolt 3 或 USB 3.2 Gen 2 Type C 的扩充装置,像是 SD 卡槽、HDMI 输出或者 RJ-45 等功能,若再办公使用也可考虑 Dock 系列产品等。

效能方面,Prestige 14 A10SC 可有效帮助创作者加速照片边修与影音剪辑后的输出工作,而且不会造成创作者在携带、外出使用上的重量、尺寸负担,亦可做为不错的工作机种,搭配 TB3、USB C 扩充桌面使用时所需的 I/O。

来源: MSI Prestige 14 A10SC 笔电开箱测试 / 10 代 6 核 轻薄创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