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in925全塔铝合金机壳开箱组装霸气视觉摘翼修身

导读 铝壳名门的 InWin 旗下 9 系列旗舰机壳,加入新款有着霸气视觉、折翼修身的半开放、全塔机壳「925」,最为特仕款 928 的量产机壳,


铝壳名门的 InWin 旗下 9 系列旗舰机壳,加入新款有着霸气视觉、折翼修身的半开放、全塔机壳「925」,最为特仕款 928 的量产机壳,工艺延续着「一铝折弯」的精神,更在铝板四边折「翼」修饰线条,并加入 RGB 炫彩标誌,让机壳的质感有着层次化,内部宽敞的设计,至多 9 颗 120mm 风扇、PCIe 8+2 设置、4 个 3.5” 与 3 个 2.5\" 扩充空间,更相容双 360mm 冷排的 DIY 水冷规划,展现极致工艺的高塔旗舰。

规格
型号:925
机壳型式:高直立式
颜色材质:黑色、铝合金、强化玻璃、ABS、SECC 环保钢板
尺寸 (长x宽x高):570 x 280 x 608 mm
净重:17.8 Kg
主机板相容性:12” x 13” E-ATX、ATX、Micro-ATX、Mini-ITX
PCIe 扩充槽:8+2
硬碟槽:3 x 2.5\"、4 x 3.5”
前 I/O 面板:1 x USB 3.1 Gen 2 Type-C、2 x USB3.0、HD Audio
预装风扇:无
风扇:前 3 x 120mm 或 2 x 140mm、上 3 x 120mm、后 3 x 120mm
水冷:前 1 x 360mm 或 280mm、下 1 x 240mm / 360mm、后 3 x 360mm
CPU 散热器高度:< 200mm
显示卡长度:<420mm
电源供应器:下置 PSII : ATX12V 区域达 200mm


InWin 925 开箱 / 铝镁工艺 霸气旗舰

帮大家稍微複习一下 925 的前身 928 这款机壳,这是 InWin 与 ROG 合作为当时 ROG Dominus Extreme 主机板打造 EEB 尺寸的全塔机壳,这壳採用全铝打造、钻切、髮丝等工艺通通用上,最狂的是有着 2 个电源舱并支援双 420mm 冷排,这尺寸已经超越高塔机壳的体积。

当然当时 928 并非量产款机壳,因此在体积缩小至高塔体积后,所推出的「InWin 925」,承袭着一铝折弯的工艺,并在铝板四边折翼搭配双玻璃四角微弯的设计,来修饰机身的线条,让人觉得霸气又不至于太过震慑。

925 支援到 12” x 13” E-ATX 主机板,具备 8 个 PCIe 水平插槽与 2 个直立插槽,并提供 3 个 2.5\" 与 4 个 3.5” 的安装空间;散热面,机壳前、上、后三侧至多 9 颗 120mm 风扇,或者 2 个 360mm 冷排的 DIY 水冷规划。


↑ InWin 925 外箱。


925 属于高塔、半开放式机壳,外框以 4mm 铝合金板经由 CNC 切割、阳极、髮丝等处理后,再进行铝板的折弯工艺,而铝板边上的折翼则採 30° 弯折,让铝框的线条延伸到玻璃更佳完整,而两侧 4mm 玻璃侧透,则在角落处强化设计外,也有着内弯的造型,修饰整体的机壳线条。


↑ 925 霸气有型的外观,但也不会给人太过开放感觉。


↑ 正面铝材的独特质感,搭配着 InWin 标誌。


机壳前 I/O 提供电源开关、指示灯、USB 3.0、3.5mm 耳机 / 麦克风与 USB 3.1 Gen 2 Type-C 等连接埠。


↑ 机壳前 I/O 位于右侧的折翼上。


↑ 进拍铝板的髮丝纹路与 InWin 新的 Logo。


双面 4mm 玻璃边角强化、弯角修饰圆润有型

机壳转到左侧,可见铝板四个边上都有 30° 的折翼修饰线条,而玻璃的 4 个角落则是内弯包住机壳。至于机壳顶部,则是无开孔的髮丝纹表面,且在左侧的折翼上有着 InWin 字样。


↑ 机壳左侧有着折翼、内弯的玻璃四角修饰整体线条。


↑ 机壳顶部的髮丝纹质感。


仔细看 925 的弯角处,这次採用特殊的 L 型固定,整体角度比 905 还要大,因此让前侧、上侧有更多的空间可吸纳冷空气进行散热。

玻璃侧透过定则是在 4 个角落有着手转螺丝固定,而这设计并非在玻璃上穿孔,而是在玻璃 4 个角落装上边角外框,因此玻璃固定更牢固,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 925 的铝板折弯处。


↑ 手转螺丝固定玻璃侧透。


↑ 卸下玻璃后。


玻璃其实是 8 边形,边角在以黏贴、螺丝等方式固定角落的固定框,也让玻璃侧透带有内弯的视觉,呼应折翼的修身设计。


↑ 玻璃边角。


内部宽敞 9*120mm 更相容水冷

925 机壳左侧内部空间,最大可安装至 12” x 13” E-ATX 主机板,并在主机板固定钢板的上方、右侧、下方三处,设有相当大的走线开孔,整体内部空间相当宽敞,相对也非常适合 DIY 水冷的安装。

而散热设计,机壳前方与上方都有专属的散热框架,方便玩家 DIY 时可先拆下施工,固定好冷排、风扇后再装回机壳内。


↑ 机壳左侧空间,下置电源舱也留有电供展示开孔。


↑ 主机板上方走线空间。


↑ 主机板右侧走线空间,此外这边还能再固定 1 个 2.5” 拖盘。


机壳提供 8+2 个 PCIe 插槽,8 个水平式安装与 2 个垂直安装空间,由于机壳本身相当大,因此不用担心垂直安装显卡后的散热问题。


↑ 8+2 个 PCIe 插槽。


电源分舱上也有着 2 处走线开孔,至于分舱上有个手转螺丝,主要适用来固定电源所设,因为外框设计的关係,机壳后方仅能锁 2 颗螺丝固定电源,因此才透过额外的固定方式,加强电供安装的牢固性。


↑ 固定电源设计,等等从左侧看更容易理解。


若要拆下前方、上侧的风扇框架,则需要转开前方 3 颗固定螺帽(配件中有工具),转开后需要依照顺序,先取出前方的散热框、接着才能抽出上方的散热框,装回时则相反先装上、再装前。

风扇框架上,都有提供满版的防尘滤网,而机壳前方支援 3 个 120mm 或 2 个 140mm 风扇与冷排,而上方则支援 3 个 120mm 风扇或 1 个 360mm 冷排。


↑ 拆下外框的螺帽,才能取出风扇框架。


↑ 风扇框架具备防尘滤网。


↑ 并针对 120mm 或 140mm 留有锁孔。


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当前方要安装 360mm 冷排时,需要一处下方的 2 个硬碟槽,而且安装时最下方的风扇先不要锁,把风扇框连冷排推入机壳后,最后再把下方风扇锁上,否则会稍微卡到机构。


↑ 前方安装 360mm 冷排时须移除硬碟架。


机壳后方则有着 3 个 120mm 风扇安装空间,并留有线材走线孔,而后方的档板则透过 4 个手转螺丝固定。


↑ 机壳后方的风扇、整线档板。


↑ 鬆开手转螺丝就可以取下。


↑ 机壳内还留有 2 个整线夹。


机壳右侧相对有着宽敞空间,并在钢板上提供 2 个 2.5” 安装空间、2 个 3.5” 安装空间,而在分舱前方还有 2 个 3.5” HDD 安装空间,整体扩充也相对足够,而下方的电源舱即便是 200mm 高瓦数电源也可轻鬆安装。


↑ 机壳右侧走线空间。


↑ 2.5” 安装空间。


↑ 2.5” 安装空间。


↑ 3.5” 安装空间。


↑ 3.5” 安装空间。


机壳前面板需连接 USB 3.0、USB 3.2 Gen 2 Type E、前置音源、SW、LED 等针脚与连接线至主机板。


↑ USB 3.0、USB 3.2 Gen 2 Type E、前置音源。


↑ SW、LED 等连接线。


此外,全铝製机壳设计上,也具备接地处理。


↑ 机壳接地处理。


机壳提供的配件,除了各式螺丝外还有金属垫片、简易显卡支撑架,以及用来固定上述机壳螺帽的扳手工具、擦拭布,若安装遇到问题则可扫描 QR-Code 获得更多的资讯。


↑ 机壳配件。


↑ 扳手工具。


↑ 机壳所有组件。


InWin 925 机壳水冷安装测试

925 的外观与空间都介绍的差不多,接着就要实际安装来测试 DIY 过程中的顺手度。先从电源空间开始,电供需风扇朝上、又左侧塞入的方式安装,由于电供前方还有着固定设计,因此若先连接好电源线在安装,可能会遇到机构卡住的问题。

这部分建议先将电源塞入后,接着再将模组线连接至电源上;电源放进机壳后,记得分舱上的手转螺丝,将其后拉卡住后锁紧,而机壳后方可用长螺丝起子锁住电源左上、右上的螺丝锁孔,如此一来就完成电供安装。


↑ 电源风扇朝上安装。


↑ 安装 200mm 长电源,需住要前方机构的相容问题,但只要拆下电源线就 OK。


↑ 装进电源后,固定钩住、锁紧。


↑ 后方还可锁 2 颗螺丝固定。


机壳的 3.5” 与 2.5” 安中空间都不成问题,但因为拖盘并无架高,若电源使用穿刺 SATA 线时,会稍微有点卡机构,这部分请稍微用力或折一下穿刺线,让电源可以接好。


↑ 3.5” 安装。


↑ 2.5” 安装。


安装好电源、HDD 与 SSD 之后,剩下的就是小意思了,这次我们 DIY 组装使用 ASRock X570 AQUA 水冷主机板,搭配 2 个 360mm 冷排、水泵与水箱进行 DIY 水冷的机壳组装,而风扇则使用 3 颗 SIRIUS LOOP ASL120 与 6 颗 CROWN AC120 进行组装,水冷则出自 XF 马丁之手。

接着就分享组装后的水冷 925 美照让大家欣赏啰。


↑ 开机后正面的 InWin Logo 也具备 ARGB 灯效。


↑ 前方特写。


↑ 机壳左安装玻璃视觉。


↑ 左侧玻璃移除后。


↑ 满满 9 颗风扇。


↑ 机壳内部空间宽敞。


↑ 上方 InWin 字样。


↑ 机壳后方走线。


最后,机壳右侧的走线空间相当深,而且电源前方也有着足够的空间走线,不过若要把线走的好看,则要加长 CPU 8-pin 电源线的长度才能走个直角;此外,后面档板若有安装风扇,在拆装时也要稍微注意下以免把连接线扯断。


↑ 机壳后方整线空间。


总结

InWin 925 的霸气视觉,搭配着半开放设计,以及折翼、弯角的线条修饰,让机壳霸气之余又相当美观,而铝製工艺的极致也在 925 上一览无遗;DIY 方面,也具备着宽敞内部空间,以及 8+2 个 PCIe 插槽与足够的 2.5”、3.5” 装置安装空间。

而在 DIY 过程中,有些小细节稍微注意下,就能轻鬆组装好霸气的主机,至于机壳后方留下的深度也相当够,这台的整线等级相对容易上手。

铝製精品、霸气高塔,InWin 925 台湾定价为 NT$12,900 元,若想一次攻顶、铝壳旗舰,这台 925 的半开放折翼、弯角的修身设计,肯定能带给玩家不同的 DIY 感受。

来源: InWin 925 全塔铝合金机壳开箱组装 / 霸气视觉 摘翼修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