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inC200创作者专用机壳足够的3.5吋硬碟槽与前置U3Gen2Type-C为创作者而生

导读 INWIN-C200_774x300 jpg (158 52 KB, 下载次数: 1)2020-4-17 10:06 上传相较于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机壳设计几

INWIN-C200_774x300.jpg(158.52 KB, 下载次数: 1)

2020-4-17 10:06 上传



相较于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机壳设计几乎以整面透侧玻璃与隐藏于下方 PSU 与硬碟架分舱的做法为主,在 3.5 吋硬碟槽位的数量几乎也都在 2 个左右。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2 个 3.5 吋的硬碟槽数量实属足够,但对于创作者而言,由于会使用到大量的储存空间,因此整体来说实在是有所不足。

为此 InWin 推出了 C200 机壳,拥有高达 6 个 3.5 吋硬碟槽,并且在前面板上具备 USB 3.2 Gen 2 Type-C 的插槽,相较于普通的 Gen 1 而言,理论速度直接翻倍至 10 Gbps,让创作者在传输档案时更不受频宽的瓶颈所限制。

产品规格一览 :
型号:InWin C200
尺寸 (长x宽x高):470 x 230 x 518.5 mm
净重:7.6 Kg
主机板相容性:E-ATX、ATX、Micro-ATX、Mini-ITX
PCIe 扩充槽:7+2
硬碟与储存槽:2 x 2.5\"、6 x 3.5\"、2 x 5.25\"
前 I/O 面板:USB 3.2 Gen1 x 2、USB 3.2 Gen2 Type-C x 1、AUDIO x1、MIC x 1
预装风扇:无
可安装风扇位置:后方 1 x 120mm 、前方 2 x 120 or 140 mm、上方 2 x 120mm (前方的位置可能会与 5.25\" 设备干涉)
CPU 散热器高度:< 166mm
显示卡长度:< 400mm、< 450mm (移除硬碟槽)
电源供应器长度:下置 < 220mm


低调沉稳外观、符合创作者的风格典範

在外观方面,不同于市面上不少主打电电竞玩家的机壳,大多採用较为夸张的设计,InWin C200 採用了低调且奢华的风格,前面板表面透过拉丝与咬花处理的工艺,再加上斜式散热切孔,使得整体机壳创造相当优质的品质与设计风格。


外包装部分,採用开口式设计的大纸箱,并标明产品特色与规格参数。




↑ 外包装一览。


内部包装也是採用固定八个角的保丽龙,取出方便又简单。


↑ 内部包装。


配件方面,包含基本的组装螺丝与束带,组装说明书採用 QR Code 的方式,供玩家自行下载。


↑ 机壳配件。


外观部分,体积上整体而言属于偏大的机壳,毕竟除了要容纳足够长度的显卡以外,还有一旁的3.5 吋硬碟架空间也是考虑的因素,在侧板方面不採用现今主流的透侧侧板,而是改採黑化的设计,完全可以说是主要以实用性为导向。




↑ InWin C200 外观一览,两面都採用非透侧侧板,侧板皆採手转螺丝固定。


首先先看到前面板的部分,前面板在上半部的部分採用细咬花处理,下半部则是拉丝工艺,右下角 InWin 的标誌则是採用镜面外观。搭载两个在现今算是十分少见的 5.25 吋外露槽位,能够让创作者安装光碟机或是改为硬碟快抽盒的设计。


↑ 机壳前面板。


↑ 镜面 InWin 标誌特写。


I/O、机壳开关位于前面板靠右侧的地方,设计理念为放置在桌子上方靠左之处,方便用户拔插前 I/O 设备。前 I/O 除了基本的 Type-A 型的两个 USB 3.2 Gen1 以外,还有一个目前多数仅有高阶主机板会搭载的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玩家们在选购搭配的主机板时建议注意一下是否具备该规格。




↑ 机壳前 I/O 与电源键特写。


机壳后方,在 PCI-E 插槽的数量除了基本 ATX 的 7 个以外,还有额外 2 个垂直的设计。




↑ 机壳后方一览与 PCI-E 挡板特写,下方还有一张 Made In Taiwan 的标籤,在现今台湾製造的机壳几乎十分罕见的情况下,InWin C200 可以说是相当少见的 MIT 机壳。


机壳顶部,上盖採用可拆卸设计,以整齐的斜纹开孔的设计,让机壳上方一样保有一定的散热能力,也呼应了前面板的美术设计与功能性。




↑ 机壳顶部一览,上方盖板拆下后即可见到两个圆形的风扇位。


底部的部分,除了垫高设计以外,下方更是採用了整片式的滤网,并且开满了蜂巢状的孔洞,滤网可从左侧抽出,兼顾散热与清洁的容易度。




↑ 底部一览,两个垫高用的部件採用直接贯通整个横条的设计,滤网亦可轻鬆抽离。


InWin C200 内部架构 : 实用、简洁的设计

内部架构方面,C200 採用与主流机壳相近的双分舱设计,下方分舱为 PSU 与两个 3.5 吋硬碟架的位置,除此之外上分舱的右边还有 5.25 吋与 4 个 3.5 吋的位置,整体而言的内部架构可以说是结合了传统与当今主流的设计。


↑ 内部架构一览。




↑ 下分舱的部分除了在电源的位置有开孔以外,分舱盖板上方也有硬碟架与一个 2.5 吋硬碟的位置。


我们针对机壳内部的空间作出实际量测,以呈现具体的数值给各位读者看。


↑ 机壳内部空间量测 : 主机板至旁边出线孔的宽度约 265mm、上方至主机板边缘 33mm、机壳深度 174mm。


机壳右侧空间,左下角还有一个 3.5 吋硬碟架,主机板背面的部分也留有两个 2.5 吋硬碟架的位置。官方建议安装的电源供应器为小于 216mm。此外,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留有固定束带用的孔洞,可用以固定相关线材,以及侧板也有针对从正面安装进去的硬碟电源、SATA 的位置开孔。


↑ 机壳右侧空间。




↑ 左下角 3.5 吋硬碟架与背面 2.5 吋硬碟架特写。


↑ 对应正面硬碟架的位置皆有开孔,从正面装入硬碟后即可直接透过该开孔连接 SATA 线与电源线材。


硬碟实际安装,两边的硬碟架的设计并不一样,确保连接线材的位置能够对应到其开孔。






↑ 2.5 吋与 3.5 吋实际装上硬碟架实际示意图。


↑ 推入即可完成安装。


硬碟架的部分也可以拆卸,只要将四周的螺丝卸下后即可拔除,如果要安装特长显卡或是水冷水塔等配备可以藉由拆卸来获得空间。


↑ 拆卸硬碟架后状态一览。


相关长度、宽度,实际量测可容纳的电源大小约 270mm,侧边量测理线槽宽度约为 25 mm。


↑ 实际量测一览。


前方盖板拆卸的方式可以说是相当简单,将左右卡榫逐一压下即可拔开,拆卸前面板不必再 \"大力出奇蹟\",此外前面安装风扇的锁点位置是设计在滤网那一块板子上。


↑ 将卡榫全部压下即可轻鬆拔开前盖板。




↑ 拆卸后前方状态与风扇安装位置一览。


安装 5.25 吋的设备仅需要将前面板的盖板拆下并从前方推入,即可完成安装。






↑ 5.25 吋设备安装一览,另外上方靠前的风扇槽位有可能会与 5.25 吋设备干涉到,若要在上方安装冷排可能需要先衡量干涉的情况。


机壳前方连接线,包含 USB 3.2 Gen 1 19 Pin、USB 3.2 Gen 2 Type-C、开机、PWR LED 指示灯连接线、音源线。此外与其于机壳较不同的是,PWR LED 同时具备 2 Pin 和 3 Pin 的设计,以直接对应不同厂牌主机板的定义。


↑ 前面板连接线材一览。


InWin C200 实际装机展示

前述我们仔细介绍了 InWin C200 这个机壳的外观与内部构造,接着我们实际将手上的零组件安装上去并点亮,让各位玩家们能够得知实际开机时的整体效果与安装组件后内部空间的情况。

由于 InWin C200 本身并未附有系统风扇,因此我们自行添加了三枚 InWin Jupiter AJ120,前面一枚后方两枚。








↑ 实际装机完成一览。


虽然 InWin C200 并没有透侧设计,但安装 RGB 风扇后,灯效仍然可以从前方与上方的洞孔透出。




↑ 透出的灯效情况。


InWin C200 心得结论 : 足量硬碟槽、前 U3 G2,最适合创作者的选择

InWin C200 在各方面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设计,对于创作者会需要使用到的多硬碟槽、前置 USB 3.2 Gen 2 插槽等等的功能皆具备,完全就是为了创作者而生的机壳。

当然,纵使您不是创作者,InWin C200 一样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装机选择,沉稳的外观设计、优良的做工品质,并且採用了非透侧的侧板设计,对于不喜欢现今主流的透侧机壳设计的玩家来说,InWin C200 更是个目前市面上少数非透侧的中高阶机壳好名单。

无论您是创作者还是一般电竞玩家,相信 InWin C200 绝对是一款适合你的机壳好选择。

来源: InWin C200 创作者专用机壳 / 足够的 3.5 吋硬碟槽与前置 U3 Gen2 Type-C,为创作者而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