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英语的“和解”
从小到大,我对英语一直抱有一种抗拒的态度。这种情绪源于小时候在课堂上的挫败感——那些复杂的语法、陌生的单词以及永远记不住的发音规则,总是让我感到困惑和沮丧。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看着鲜红的分数,心里便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我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意识到,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英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技能。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像是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于是,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它。
起初,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从兴趣入手。我下载了一些轻松有趣的英文歌曲,比如周杰伦的《晴天》被翻译成英文后,竟然别有一番风味;还有泰勒·斯威夫特的《Love Story》,旋律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慢慢地,我发现原来英语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后来,我又迷上了看美剧,虽然刚开始只能听懂零星几个词,但通过字幕的帮助,逐渐能够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有时候还会模仿剧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虽然发音依旧蹩脚,却让我觉得充满乐趣。
当然,学习英语的过程依然充满挑战。但我学会了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比如每天背十个新单词、每周读一篇短文。当看到自己的词汇量一点点增加时,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错误正是成长的一部分。
如今,虽然我对英语仍谈不上热爱,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令我恐惧的存在了。相反,它成为了一位默默陪伴的朋友,教会我如何拥抱未知,并勇敢地迈出舒适区。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