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白垩纪】“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属于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它在地球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仅因为恐龙在这个时期达到鼎盛,还因为它对后来的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白垩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它的命名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
一、
“白垩纪”这一名称来源于其地层中广泛存在的白色岩石——白垩(Chalk)。这些岩石主要由海洋微小生物的骨骼沉积而成,颜色洁白,质地松软,因此得名“白垩”。白垩纪大约从1.45亿年前开始,到约6600万年前结束,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
该纪的命名与法国地质学家阿尔蒂斯(Alcide d'Orbigny)密切相关。他在研究法国地层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白色沉积岩层,遂将其命名为“白垩纪”。这一名称随后被国际地质界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白垩纪不仅是地质学上的重要划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点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气候变迁以及最终的灭绝事件,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核心内容。
二、表格:白垩纪名称来源及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名称来源 | “白垩”指白色沉积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由海洋微小生物遗骸堆积形成 |
命名者 | 法国地质学家阿尔蒂斯(Alcide d'Orbigny) |
时间范围 | 约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
地质时代 | 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
特征 | 恐龙鼎盛期,海洋生物繁盛,白垩沉积广泛分布 |
重大事件 | 白垩纪末期发生大规模灭绝事件,恐龙灭绝 |
科学意义 | 对理解地球历史、生物演化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三、结语
“白垩纪”之所以得名,源于其地层中大量存在的白色沉积岩,而这种地质特征也反映了当时地球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对白垩纪的研究,人类得以窥见远古世界的面貌,并进一步理解生命演化的复杂过程。尽管白垩纪已经过去数千万年,但它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成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