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翻译】一、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中“岂无白衣与子同裳”是第三段中的句子,意为:“难道没有衣服穿吗?和你一起穿同样的战袍。”这里的“白衣”指的是普通的衣物,而“同裳”则表示共同穿着战袍,象征着战友之间的团结与共患难的精神。
这句话表达了古代将士之间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情谊,也体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人们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
二、翻译与解析表格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和你一起穿同样的战袍 | “白衣”指普通衣物,“同裳”即一同穿战袍,强调战友间的平等与共患难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和你一起穿战袍 | 表达在战争中,大家共享资源,彼此扶持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国王出征,修整我的戈矛,与你共同对敌 | 展现了集体备战、同仇敌忾的精神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国王出征,修整我的矛戟,与你一起行动 | 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参与战斗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国王出征,修整我的铠甲兵器,与你一同前行 | 表达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共赴战场的决心 |
三、结语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不仅是对战友情深的描写,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它传递了在困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共克时艰的价值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团结一致,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