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类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经以“空性”思想为核心,强调一切法皆无自性,应不执著于相、名、文字、语言等,从而达到解脱与觉悟的境界。
以下是对《金刚经》原文内容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简要梳理:
一、《金刚经》主要
《金刚经》共有三十二品,内容围绕“破执”与“无住”的思想展开,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智慧(般若)来认识世界的本质,进而超越烦恼,达到究竟的觉悟。其核心思想包括: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虚幻的。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者应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心念自然清净。
- 不住相布施:行善不应执着于功德或回报。
- 诸法皆空:一切法皆无自性,不应执取。
- 佛性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二、《金刚经》原文内容概览表
品名 | 内容简述 | 核心思想 |
第一品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说明说法的场合和听众 |
第二品 | 须菩提请法,佛答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强调不执着于任何相 |
第三品 | 佛问须菩提,如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是实有否? | 探讨“法”的真实性 |
第四品 | 佛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破除对形象的执着 |
第五品 | 佛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一切法皆归于无为 |
第六品 | 佛言:“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破除四相 |
第七品 | 佛言:“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 破除对佛的形相执着 |
第八品 | 佛言:“一切法皆是佛法。” | 法法平等,皆可通向觉悟 |
第九品 | 佛言:“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其福胜彼。” | 转法轮之功德 |
第十品 | 佛言:“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 佛即法之真实义 |
> 注:以上为《金刚经》前十品的简要概括,完整内容可参考原文阅读。
三、结语
《金刚经》虽短,但思想深邃,是佛教修行中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指导人们如何修行,更引导人们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我,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在。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金刚经》需要结合实践与思考,方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金刚经》的具体文句或深入讲解,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