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全诗意思】“青山隐隐水迢迢”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是杜牧在扬州任职期间,写给好友韩绰的一首怀人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江南美景的眷恋。
一、诗歌原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诗句释义总结:
句子 | 释义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青翠的山峦隐约可见,江水悠远绵长。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虽然秋天已经过去,但江南的草木依然繁茂不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在二十四桥的明月之夜,景色格外清幽。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美丽的人(指韩绰)如今在何处吹箫呢?表达思念之情。 |
三、全诗整体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南的美丽风光,青山连绵、江水悠长,虽已入秋,但江南的草木依旧葱郁。诗人借景抒情,在明月高照的二十四桥边,表达了对远方友人韩绰的深切怀念。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更是以问句收尾,含蓄而深情地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四、创作背景与情感分析:
杜牧当时在扬州任职,与韩绰为好友。韩绰后来调离扬州,两人分别。杜牧在秋日写下此诗,既是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诗中没有直接倾诉离愁,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五、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
- 语言简练:全诗仅四句,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用典自然:如“二十四桥”是扬州名胜,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地域色彩。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作者 | 杜牧(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怀念友人、赞美江南 |
意象 | 青山、流水、明月、二十四桥 |
情感 | 思念、惆怅、感慨 |
艺术手法 | 景中寓情、含蓄委婉 |
名句 | “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明月夜”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青山隐隐水迢迢”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它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