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词语解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學」是研究儒家經典的學術領域,其內容深遠,語詞繁多,涉及歷史、哲學、語言、政治等多個方面。為便於理解與學習,本文對一些常見的經學相關詞語進行解釋與總結。
一、經學常用詞語解釋
中文詞語 | 拼音 | 解釋 |
經學 | jīng xué | 研究儒家經典的學術領域,包括《詩》《書》《禮》《易》《春秋》等經部著作。 |
經傳 | jīng zhuàn | 經典的註解與闡釋,如《左傳》為《春秋》的傳。 |
注疏 | zhù shū | 對經典的文字注解與疏通,如《十三經注疏》。 |
鄭玄 | zhèng xuán | 東漢經學大師,編撰《三禮注》,影響後世經學發展。 |
王弼 | wáng bì | 西晉玄學家,以《周易注》聞名,推動經學與玄學融合。 |
儒家經典 | rú jiā jīng diǎn | 指《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核心經典。 |
經義 | jīng yì | 經典的意義與思想內容,常作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
經師 | jīng shī | 精通經典的學者或教師,專門講授經書。 |
經文 | jīng wén | 經典原文,即經書中的文字內容。 |
經學流派 | jīng xué liú pài | 不同時期形成的經學學派,如今文經學、古文經學等。 |
二、經學簡要總結
經學自漢代開始成為官方學術體系的一部分,歷代學者對經典進行注釋、辯論與創新,形成了豐富的學術傳統。從漢代的今文經學到東漢的古文經學,再到宋明理學對經學的重新詮釋,經學始終是中國文化與思想的重要載體。
經學不僅影響了古代士人的思想與行為,也深刻塑造了中國的政治制度與社會風俗。現代學界對經學的研究,更注重其歷史價值與文化內涵,而非僅限於經典文本的字面解釋。
通過以上詞語解釋與簡要總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經學的基本概念與歷史脈絡,有助於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