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李白原文及翻译】《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他离开四川,乘舟东下,经过荆门山时所作。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豪迈的情怀。
一、原文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我乘舟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峦随着平原的延伸而消失,江水流入广阔的荒原。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月光照在江面上,仿佛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彩变幻,如同海市蜃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我依然喜爱故乡的江水,它千里迢迢送我远行。 |
三、
《渡荆门送别》通过描绘诗人离开蜀地,途经荆门山时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感伤。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地理的变化和空间的辽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江上夜景的奇幻之美。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表达出诗人虽身在远方,却始终心系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是其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