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原文及翻译

2025-10-01 00:05:26

问题描述: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原文及翻译,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0:05:26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原文及翻译】一、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此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征雁”、“无蝉”、“楼台”、“水天相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作者背景、意境分析、翻译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与艺术特色。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项目 内容
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出处 李商隐《夜雨寄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抒情诗和无题诗。
诗句出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是《夜雨寄北》中的两句,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解释 - 征雁:指南飞的雁群,象征离别或远行。
- 无蝉:秋天到来,蝉声消失,暗示季节更替。
- 百尺楼台:形容高耸的楼阁。
- 水接天:水面与天空相连,表现辽阔的自然景象。
意境分析 此句通过秋景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为后文的思乡情感做铺垫。
翻译 初听南飞的雁鸣,已不见蝉声;高楼之上,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

三、诗句赏析

“初闻征雁已无蝉”一句,通过声音的变化(从蝉鸣到雁声)来体现季节的转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百尺楼台水接天”则用视觉上的广阔画面,展现出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绪。

这种由景入情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也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表达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四、总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虽仅两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意境。它不仅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这句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李商隐诗歌中那种含蓄而深情的语言魅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夜雨寄北》全诗或其他相关作品,可继续深入阅读李商隐的诗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