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意思解释】“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天下方乱,今立子婴为帝,可以安民。’于是封秦王子婴为秦王,遂西入咸阳。……其后人有谓高祖曰:‘陛下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秋毫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高祖曰:‘吾闻之,‘高屋建瓴’,势不可挡也。’”
该成语原意是指从高处倒水,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后来引申为掌握全局、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地处理问题。
“高屋建瓴”比喻从高处俯视,掌控全局,具有战略眼光和宏观思维。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把握方向,迅速做出决策。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高度、主动性和控制力,在管理、政治、军事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屋建瓴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原意 | 从高处倒水,形容势不可挡 |
引申义 | 居高临下、掌控全局、从容应对 |
使用场景 | 管理、政治、军事、战略决策等 |
近义词 |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势如破竹 |
反义词 | 一叶障目、目光短浅、束手无策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也可作状语 |
例句 | 他面对复杂局面,始终高屋建瓴,稳操胜券。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高屋建瓴”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智慧与策略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把握方向,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