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七贵的意思】“五侯七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贵族或官员集团。这一说法源于汉代,具体指的是当时拥有极高权力和地位的五个侯爵和七个贵人,象征着朝廷中的核心势力。
以下是对“五侯七贵”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含义总结
“五侯七贵”原指汉代时期掌握朝政大权的五个侯爵和七个显贵人物,后来引申为对权贵阶层的泛称。该词常带有贬义,表示权臣当道、政治腐败的现象。
- 五侯:指五位享有侯爵爵位的权臣。
- 七贵:指七位身居高位、权势极大的贵族或重臣。
在不同历史时期,“五侯七贵”所指的具体人物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始终是强调权贵势力的强大。
二、来源与背景
“五侯七贵”最早见于《后汉书》等史书,多用于描述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的局面。例如,桓帝、灵帝时期,宦官集团掌控朝政,形成“五侯七贵”的局面,严重削弱了皇权,导致社会动荡。
三、文化影响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五侯七贵”常被用作讽刺权贵、揭露腐败的象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都有类似表达,借以批评当权者的专横与贪婪。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五侯七贵 |
含义 | 指权势极大的贵族或官员集团,常带贬义 |
来源 | 汉代,尤指东汉末年的权臣与贵人 |
五侯 | 五位侯爵,代表权臣 |
七贵 | 七位显贵,代表高官或外戚 |
背景 | 多用于描述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的局面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讽刺权贵、揭露腐败 |
使用场合 | 古典文学、历史评论、讽刺性文章 |
五、结语
“五侯七贵”不仅是历史术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力集中与腐败现象的典型特征。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生态及文学中对权贵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