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原文】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是古代战争时期表达同袍战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原诗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团结一致、共赴战场的精神风貌。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将士之间的兄弟情谊,也蕴含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同仇敌忾的传统精神。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以下是对原文的整理与分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无衣》(《诗经·秦风》)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原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作者 | 不详(《诗经》为集体创作,无明确作者) |
体裁 | 四言诗 |
主题 | 战争中的同袍情谊、团结抗敌的精神 |
语言风格 | 质朴有力,情感真挚 |
翻译大意 | 谁说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战袍。君王要出兵打仗,我们修整武器,共同对敌。 谁说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内衣。君王要出兵打仗,我们修整矛戟,一起行动。 谁说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条战裤。君王要出兵打仗,我们准备盔甲兵器,一同前行。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古代人民在国家危难时的团结精神和牺牲精神 |
三、结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仅是《诗经》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战歌,更是中华文化中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精神的象征。它跨越千年,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像古人一样,携手并肩,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