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的拼音】一、
“不求甚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原意是读书只求知道大概,不深入理解。现在多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时态度不够认真,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研究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不求甚解”有时带有贬义,表示对知识掌握不扎实;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为了快速获取信息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下面将“不求甚解”的拼音及相关信息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便于查阅和理解。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含义 | 出处 | 用法举例 |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动词/成语 | 不深入理解,只了解表面意思 | 《五柳先生传》 | 他读书总是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 |
不 | bù | 副词 | 表示否定 | —— | 不去、不干 |
求 | qiú | 动词 | 追求、寻求 | —— | 求学、求知 |
甚 | shèn | 形容词 | 很、非常 | —— | 甚好、甚快 |
解 | jiě | 动词 | 理解、解释 | —— | 解释、解决 |
三、补充说明:
“不求甚解”虽然常被用于批评学习态度,但也有其适用场景。例如,在信息量大的现代社会中,有时人们为了提高效率,会选择先快速浏览内容,再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做法并不完全等同于“不求甚解”,而是基于实际需求的策略选择。
总之,“不求甚解”是一个值得辩证看待的成语,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前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