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联的仄起平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对称、内容相关。在对联创作中,“仄起平收”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则,尤其在七言或五言对联中更为常见。掌握“仄起平收”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对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一、什么是“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指的是对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即“句尾字”)的声调安排。具体来说:
- 仄起:指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
- 平收:指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这种结构使得对联在朗读时形成抑扬顿挫的效果,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二、“仄起平收”的意义
1. 增强对仗工整性:通过声调的对比,使上下联在音律上更加协调。
2. 提升朗读效果:平仄交替的节奏更符合汉语的语音习惯,读起来更顺口。
3. 体现传统规范:是古代文人创作对联时遵循的重要规则之一。
三、平仄的基本概念
在汉语中,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普通话中则简化为“阴平”“阳平”(即“平”)和“上声”“去声”(即“仄”)。其中:
声调类型 | 拼音示例 | 是否为“平” |
阴平 | yī | 是 |
阳平 | yí | 是 |
上声 | yǐ | 否 |
去声 | yì | 否 |
因此,在现代对联中,通常将“阴平”“阳平”视为“平”,其余为“仄”。
四、常见的“仄起平收”对联举例
上联 | 下联 | 平仄分析 |
春风拂面花如锦 | 秋月映水影成诗 | 仄平仄仄平平仄 / 平仄仄仄仄平平 |
山高水长人长寿 | 云淡风轻心自安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平仄平平平仄平 |
竹影扫尘心自静 | 花香引路意悠然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 |
目的 | 增强对仗与节奏感 |
平仄分类 | 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 |
应用范围 | 多用于五言、七言对联 |
示例 | 如“春风拂面花如锦,秋月映水影成诗” |
结语:
“仄起平收”是传统对联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也反映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学习并掌握这一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