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指代某个事件的发起人或最初的推动者。这个成语原本带有强烈的贬义,但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用于中性或略带讽刺的语境。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始作俑者 | 指首先做某件事的人,尤其是那些引发不良后果或负面现象的发起者。 |
二、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左传·哀公十年》:“夫子(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原意 | 孔子批评用陶俑陪葬的人,认为这是不仁的行为,因此称其为“始作俑者”,并诅咒他们没有后代。 |
现代用法 | 现在多用于形容某件坏事或不良风气的最初发起者,带有批评和谴责的意味。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批评不良风气 | “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就是始作俑者制造的。” |
描述事件起源 | “他虽然是始作俑者,但后来也试图纠正错误。” |
中性表达 |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中性使用,如“他是这项技术的始作俑者”。 |
四、常见误用
误用情况 | 正确用法 |
将“始作俑者”用于褒义 | 应避免用于表扬,因其本义为贬义。 |
混淆“始作俑者”与“首创者” | “始作俑者”强调的是负面行为的发起者,而“首创者”则中性或褒义。 |
五、总结
“始作俑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原意是批评第一个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人。现代使用中,虽然有时可以中性化,但仍然保留了较强的批评色彩。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误用。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始作俑者 |
含义 | 最初引发不良行为或事件的人 |
来源 | 《左传·哀公十年》 |
原意 | 贬义,指不仁之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也可中性使用 |
使用注意 | 避免用于褒义,注意区分“始作俑者”与“首创者” |